剛剛,全紅嬋獲世界盃總決賽10米亞軍,陳若琳依然很欣慰

2025-05-04     董寬楓     反饋
2/3
技術可以靠苦練,但有些東西比技術更難傳授。廣東省隊的教練還記得,全紅嬋剛練207C動作時,成功率只有六成。陳若琳沒有急著讓她加練,而是搬來了AI動作捕捉系統。每天200次起跳被拆解成368個數據,每個細微的角度偏差都無所遁形。到了2023年世錦賽,這個曾經讓全紅嬋頭疼的動作,竟然讓7個裁判同時打出滿分。

深夜的食堂監控曾拍到這樣一幕:陳若琳給全紅嬋按摩放鬆,手法和周繼紅當年一模一樣。這種"肌肉記憶式"的教學,在中國跳水隊已經延續了三十年。數據不會說謊:中國跳水隊的教練里,83%都是退役的世界冠軍。他們帶出來的徒弟,又成了下一代的教練。

全紅嬋比賽時,觀眾總是屏住呼吸。很少有人注意到,陳若琳在台下比劃的手勢,和當年她的教練如出一轍。這些手勢沒有寫在任何教材里,卻在一代代跳水人之間心照不宣地傳遞著。

當全紅嬋站上領獎台,聚光燈只照在她一個人身上。但懂行的人都知道,那塊金牌上凝結的不只是她一個人的汗水。從周繼紅到陳若琳,再到全紅嬋,中國跳水的傳承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。每個冠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把火炬穩穩地交給下一代。

這才是比金牌更珍貴的東西。技術會更新,紀錄會被打破,但這種代代相傳的堅守,才是中國跳水長盛不衰的真正秘訣。陳若琳給全紅嬋的,遠不止是技術動作的指導,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職業信念——今天我怎麼教你,明天你就要怎麼教別人。